联系我们 Contact Us
顾野王
地址:苏州高新区长江路青成大厦6012室
邮箱:1924845606@qq.com

《龙龛手镜》引《玉篇》校正①

冯先思
(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)
  提要:《龙龛手镜》所引《玉篇》既非顾野王原本,又与宋人纂修本有一定的差异,当为晚唐五代所流行的时本。其中所引《玉篇》注音释义间有讹误,究其原因约分为三类,第一割裂引文释义,第二误解一形多用,第三形近而误。今各举例说明,希望能为深化《龙龛手镜》一书的校勘有所助益。
关键词:龙龛手镜,玉篇,校勘
  《龙龛手镜》是辽代僧人行均为阅读佛经而编纂的异体字典。因为本书采撷了唐五代写本大藏经中的众多俗字,又加以注音、释义、辨析,为阅读大藏经提供了不少方便,也为解读敦煌写本文献中的俗字提供了强有力的参照,因此备受近代汉字研究者的青睐。然此书自问世以来,有辽刻本、宋刻本、清刻本、清钞本、朝鲜刊本等众多版本,文本内容不尽一致,注音、释义间有舛误,为使用者制造了不少障碍。陈飞龙、郑贤章、张涌泉等皆已指出《龙龛手镜》的不少疏失。本人梳理《玉篇》历代文本演变之时,发现《龙龛手镜》所引《玉篇》既非顾野王原本,又与宋人修纂本有一定的差异,当为晚唐五代所流行的时本。其引文也间有讹误,约分为三类。今略举数例,以就教于方家,希望能为深化《龙龛手镜》一书的校勘有所助益。
  一、割裂引文释义
  胡吉宣在《唐写原本玉篇之研究》一文对比唐写本《玉篇》与宋本《玉篇》时,认为宋本有四失,其一为“往往轻率妄删,鲁莽灭裂,全不顾文意字义,贸然节取原文注末二字以
  ①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(15ZDB104)“基于资料库的古籍计算机辅助版本校勘和编撰系统研究”的阶段性成果。
  ② 陈飞龙《龙龛手镜研究》,文史哲出版社,1974 年,第 51-395 页。郑贤章《龙龛手镜研究》,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4 年,第 49-77 页。张涌泉《敦煌俗字研究导论》,新文丰出版公司,1996 年,第 199-217页。
  ③ 冯先思《〈可洪音义〉所见五代〈玉篇〉传本考》,《古籍研究》2016 年第 1 期。当训释”。他举例说“车部轼、较二字下,原本引《考工记》郑注文,宋本截取注文中兵车二字注于轼、较二正字下,则并以为兵车之名矣。言部诋字原引《汉书》‘除诽谤诋欺法也’。宋本即删存‘法也’二字以当训义。以此类推,则宋本于撤字下云‘警’也,必为原引《左氏传》‘军卫不撤警也’之妄删;怂下云‘恶也’,必为原引《楚词》‘怂善而抑恶也’之妄删;非下云‘下也,隐也,责也’亦必为原引《谷梁传》‘非、隐也,刘兆曰:非、责也’之删剩。非字无隐义,‘非隐也’句,‘下’字则为‘不’之形误。服虔《汉书》注
‘非、不也’。《墨子》中‘非’字皆作‘不’。”《龙龛手镜》也出现类似情形。比如:
1.䤨(卷一 020-6)
名义 玉篇 龙龛 类篇
䤨:普获反。析, 柘(斫)。 䤨:普的、普赐 二切。裁名也。 䤨:《玉篇》 音劈,器也。 䤨:匹麦切。梁益谓裁 木为器曰䤨。又匹歴切。
  谨案:胡吉宣以为“裁名者,《方言》(二)‘䤨,裁也。梁益之间裁木为器曰䤨。䤨又斫也,晋赵之间谓之䤨。’郭注,析破之名也。《广雅》云‘䤨,裁也。’《切韵》云‘裁木为器’,注本《方言》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‘则苟钩䤨析乱而已’,《集注》‘䤨,破也。音劈。’本书刀部‘劈,裂也’,《广雅》‘挀、劈,裂也。’挀劈与䤨破同。字亦作𤖼片部𤖼或作劈。《慧琳》(五九、十四)‘劈,古文䤨𤖼二形。《字林》:匹狄反。破也。’䤨从𠂢得声义。𠂢,水分流也。器破则分离也”。《慧琳音义》卷五十九《四分律》第十四卷“跟劈:古文䤨、𤖼二形。《字林》匹狄反,破也。关中行此音。《说文音隐》披厄反,江南通行二音。”《新撰字镜》卷六金部“䤨:普获、普□反。裁也;凿也;斫也。”《名义》《字镜》皆训为动词,《龙龛》引《玉篇》为器也,盖节取《方言》“裁木为器”之文,而失其本意。
2.傿字(卷一 035-7)
说文 名义 龙龛
  字镜 玉篇
  ① 胡吉宣在《唐写原本玉篇之研究》,《文献》1982 年第 02 期。
  ② 胡吉宣在《唐写原本玉篇之研究》,《文献》1982 年第 02 期(第十一辑)。
  ③ 胡吉宣《玉篇校释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9 年 09 月,第 3341 页。下文凡引此书皆此版本,仅标页码。
  ④ 徐时仪《一切经音义三种校本合刊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2 年,第 1557 页。下文凡引《一切经音义》皆此版本,仅标页码。
  ⑤ 日释昌住《新撰字镜》(《佛藏辑要》第三十三册),成都,巴蜀书社,1993 年,第 358 页。下文凡引此书皆此版本,仅标页码。其他常见字书、韵书引用较多,不具列引书页码。
𡚇:大皃。从大、𥆞 声。或曰拳勇字。一 曰:读若傿。 傿:引为贾也。从人、 焉声。于建切。 傿:于建反。引 为贾也。 傿:于建反。 引也。又为价。 《玉篇》又于靳反, 依也。 傿:于靳反。 依人。 傿:于建切。引为 价也。
  谨案:傿字《说文》《篆隶万象名义》《玉篇》训释皆为“引为贾(价)也。” 王一、王三释为“引物为价。又於献反。”《龙龛》训为“引也。又为价”显然是割裂“引为价也”而成。《新撰字镜》卷一亻部引《切韵》(64 页)训为“依人”,《类篇》“傿:隐幰切。地名,在郑。又于靳切。依止。又于建切。引为贾也。”《龙龛》所引《玉篇》与今本音释俱异,而与《新撰字镜》所引《切韵》、《类篇》同。
3.仯(卷一 036-4)
龙龛 玉篇 广韵 字镜
仯:初教反,抄仯, 小子也。《玉篇》: 亡小、符貌二反。 仯:弥小切。 仯小皃。又初 教切。 初教反。 仯仯,小 子也。 仯:扶孝反。 去。小子也。
  谨案:胡吉宣(536 页)以为“或即《尚书·顾命》‘眇眇予末小子’,《释文》‘眇,弥小反’。孔传云‘言微微我浅末小子’。眇盖因‘人’而变为仯。”赵少咸以为“《龙龛手镜》所引衍一抄字,小子当为小皃。《广韵》亦衍一仯。”盖《玉篇》本引《尚书·顾命》“眇”作“仯”,后人又割裂为“仯仯小子”,此句不辞,《玉篇》编者遂改为小皃。
4.𠌫字(卷一 039-2)
原本玉篇 名义 龙龛 字镜 玉篇
𧫤:卑谧反。《字书》 或䟆字也。 䟆,止行也,在走部。 《声类》或为跸字, 在足部。或为𠌫字, 在人部。 𠌫:卑谧反。或 䟆。 止行也。 𠌫:音必。 行皃。《玉篇》又止 也。 𠌫,毕一反。 亦䟆、𧫤,二 形同。行。 𠌫:卑吉切。 止行也。本作䟆、 跸。
  ① 即赵少咸等《广韵疏证》,成都:巴蜀书社,2010 年,第 2893 页。下文凡引此书皆此版本,仅标页码。
  谨案:𠌫字《原本玉篇》《篆隶万象名义》《玉篇》皆训为“止行也”,《龙龛》引《玉篇》训释分为“止也、行皃”,显然是错误的。《新撰字镜》“𠌫”亦承其谬,盖《龙龛》《字镜》所据《玉篇》已误。《篆隶万象名义》“𧫤”字训为“行也”,亦同此误。
5.懙字(卷一 057-8)
名义 玉篇 龙龛 字镜
    懙:音与。《玉 篇》:安也。 懙、𧾚:羊诸反。平安 行也。
㦛:与居反。趍 也、敬也。 㦛:余吕切。《说文》 曰:趣步㦛㦛也。又 以诸切。谨敬皃。𢗓: 古文 㦛:音余。恭 敬也。 㦛:与居反。趍也。谨 敬皃。。
𧾚:预诸反。安 行也,㦛字也。 𧾚:弋渚切。安行也。 𧾚:音余。安 行皃。 懙、𧾚:羊诸反。平安 行也。 。
  谨案:《说文》正篆作“㦛”,释为“趣步㦛㦛也。”故《名义》、宋本《玉篇》不收“懙”字。《汉书·叙传下》“长倩懙懙,觌霍不举”,颜师古注引苏林曰:“懙懙,行步安舒也”。《汉书》“懙”字实与《说文》“㦛”同,“安行”与“行步安舒”义通。“懙”字义训与行动有关,故其字或从走作“𧾚”,故《名义》又沟通“𧾚、㦛”二字,《字镜》并列𧾚懙二字。《龙龛》所引《玉篇》释为“安也”,未若《玉篇》《名义》释为“安行皃”为确。
6.㦁(卷一 065-6)
说文 名义 玉篇 龙龛 字镜
㦁 : 泣 下 也 。 《易》曰,泣涕 㦁如。 㦁:力钱反,泣 下也。 㦁:力延切。泣血 也。 㦁:音连。《玉篇》 云:泣血也。 㦁:力钱反。连 字。泣下也。
  谨案:《慧琳音义》卷九十三《续高僧传》第十二卷(2096 页)“连洏:下耳之反。《韵略》云,连洏者,泣泪流皃。《易》曰“泣血涟洏”是也。形声字。”段玉裁注云“《雨无正》《传》曰,无声曰泣血。《檀弓注》曰,泣无声如血出。而九家、虞翻注《易》乃云,血流出目。”《文选》李陵《答苏武书》“天地为陵震怒,战士为陵饮血”,李善注云“血即泪也”。《玉篇》《龙龛》训为“泣血”,盖截取《易》经引文而成,实与《名义》《字镜》训释同。
  ① 王先谦《汉书补注》第十二册,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2 年,第 6299 页。
7.斨字(卷一 118-4)
说文 名义 龙龛 玉篇
斨:方銎斧也。从斤、 丬声。《诗》曰:又 缺我斨 斨:且羊反。方 銎。 斨:《玉篇》音枪, 斧也。又銎也。 斨:且羊切。方銎 斧也。
  谨案:《说文》《玉篇》皆训为“方銎斧”,《名义》训为“方銎”,盖本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“取彼斧斨”毛传云“方銎也”,孔颖达疏引《破斧》毛传云“椭銎曰斧,方銎曰斨”
  ①。《龙龛》所引《玉篇》则割裂此训,训为“斧也”其意尚可,又训为“銎”恐有未达。
8.㽡字(卷一 153-4)
龙龛 玉篇 集韵 正字通
㽡、 :碑箄二音。 地名。《玉篇》又田也。 㽡:音碑。㽡田 也。 㽡,田也。 俗壅水溉田 曰㽡田。
  谨案:胡吉宣《玉篇校释》“㽡”字条(0298 页)云“《集韵》支韵‘㽡,田也。’。疑本书“㽡田”当为句。”《龙龛》所引《玉篇》亦割裂训释。
9.媪(卷二 282-1)
说文 名义 玉篇 龙龛 字镜
媪:女老偁也。 从女𥁕聲。讀若 奧。 媪:乌道反。女 老称也,母别名 也。 媪:乌老切。女老 称。又乌骨切。媪 妠,小肥也 媪:乌老反。女老 称也。又乌没反。 《玉篇》:媪妠, 小肥也。 媪:乌告反。乌 道反。善□□老 女称也。后妃□ 名。
  谨案:《广韵》“妠”释义云“婠妠,小儿肥皃。”敦煌《唐韵》残卷“妠:婠妠,小𦘺。女刮反。婠字,乌八反。”“妠:婠妠,小儿。女刮反。婠字,乌八反。”乌骨、乌没二切同音,为中古属山摄没韵合口一等,婠音乌八反为臻摄黠韵开口二等,二音近似。邵荣芬认为唐五代敦煌方音中山、删、元、仙诸韵合併,故婠(乌八反)与媪(乌骨切)二
  ① 《毛诗正义》卷第八,龚抗云等整理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0 年,第 581-583 页。
  ② 邵荣芬《邵荣芬音韵学论集》,北京: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7 年,第 316-318 页。字读音实同,婠妠、媪妠当为联緜词之不同书写形式。《玉篇》等所释“小肥”当係摘取“小儿肥皃”而成。
  二、一形多用而误
  《龙龛手镜》在部首设置、字头序列及字形辨析等方面有许多有别于其他字书的独特之处。张涌泉曾指出阅读使用《龙龛》一书的十八个体例,其中有一形多用例。这种用字方式是写本文献中经常出现的例子,战国竹书中已开其例。《龙龛手镜》据写本经书编纂而成,职此之由,行均解释字形较其他字书为多,疏释这种解释《龙龛》一书中一形多用的现象,指出某字形究竟用为哪些字,将是理解《龙龛手镜》一书的重要组成部分
  1. 堀:苦没反。堀堁。《玉篇》直勿反,穽也。又求勿反,《诗》云“蜉蝣堀[阅]”,突也。(卷二 252-1)
  谨案:“突也”一训本《说文》。《说文》:“堀:突也。《诗》曰:蜉蝣堀阅。从土、𡲬省声。”《玉篇》:“堀:求物切。突也。”《龙龛》所引求物、求勿两切音同。“堀堁”一训本《文选》。《文选》宋玉《风赋》:“堀堁扬尘”,李善注“堀堁,风动尘也。”“张铣注云,堀堁,昏闇貌。”《类篇》:“堀:渠勿切。搰也,又苦骨切,突也,引《诗》,蜉蝣堀阅。一曰,堀堁,尘起。”《龙龛》音苦没反,与《类篇》苦骨切音同。
  《龙龛》引《玉篇》训为阱,音直勿反,不见于今本。堀字当用为窟。慧琳《一切经音义》卷第三十《大方广宝箧经》中卷(1039 页)“巢窟:下口骨反。杜注《左传》云,窟,地室也。顾野王云‘冬则居营窟’是也。《声类》云:窟,兔所伏也。《说文》:从穴屈声。或作𩨳,又作堀,音同上。”慧琳《一切经音义》卷第六十六《集异门足论》(1681 页)“龛堀:下髡骨反,又作窟。或作崛也。《毛诗》云蜉蝣之堀,窟,穴也。顾野王云:堀,掘地为室也。《说文》云:堀,窟突也。从土屈声也。”《篆隶万象名义》:“窟:口骨反。室也,堀字。”《玉篇》:“窟:口骨切。窟室也;穴也。”“𩨳:口骨切。亦作窟。地室也。”可见“窟”字用爲地室之义又有“堀𩨳”两异体,阱即地室之类。《龙龛》引《玉篇》训为阱,与《一切经音义》训为地室诸条当为同义。“直勿反”当为“其勿反”之讹,形近而误。
  2.𡤿:《玉篇》丑证反。川也。《香严》音孔。(卷二 336-8)
  ① 张涌泉《敦煌俗字研究导论》第十章有《龙龛手镜》读法示例十六条,《旧学新知》中有《龙龛手镜》读法四题》内重两例,计十八例。
  ② 明州本六臣注《文选》卷十三,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8 年,第 201 页。谨案:《玉篇》:“𡤿:丑证切。川也。”𡤿音丑证切,为彻母证韵开口三等,当为“氶”字异体。氶为章母拯韵开口三等。又张涌泉认为“氶”又用为“承”字俗写。承爲常母蒸韵开口三等。邵荣芬认为唐五代西北方音中知章两组在三等韵里不分,故此二切音近。又案,此处“川”或为“州”之误,《古文四声韵》中所收“州”字字形“”与“𡤿”相近,如《古文四声韵》卷二 “州”字下有“”形即其证。可见𡤿形可用为“氶”“承”“州”三字。
  3.濇:色涩二音。不滑。《玉篇》又音甾。(卷二 237-7)
  谨案:郑贤章以为“《龙龛》‘濇’音‘甾’,疑乃‘淄’字。”因为《龙龛》所引“濇”字俗体与“淄”俗体形近。宋本《玉篇》:“濇:所力切。不滑也。”《篆隶万象名义》:“濇:所力反。不滑也。”玄应《一切经音义》卷三《放光般若经》第十五卷(65页)“梗歰:歰又作濇,同。所立反,谓不滑也。字从四止,四止即不通字意也。”慧琳《一切经音义》卷第七十二《杂阿毗昙心论》第一卷(1779 页)“涩滑:又作濇,同。所立反。谓不滑也。字从四止,四止即不通字意也。论文作淴涩二形,非体也。”郑以为“濇”“淄”二字俗体相近,确然无误,正因为如此,故“濇”字又用为“淄”,故音“甾”,郑说以不误为误。
三、形近而误
  1.鈝:同,《玉篇》:于今反,在咒中。(卷一 012-1)
  谨案:《龙龛手镜》牛部第十二(卷一 115-1)亦引“𤙣𤙖:《玉篇》:于吟反,在神咒中也。又胡绀反。又随文有多释也。”鈝,不见于今本《玉篇》。𤙣。宋本《玉篇》“𤙣𤙖:二同呼今切。出神咒。”“吼:呼诟切。牛鸣也。吽,上同。又于今切。”《大唐刊谬补阙切韵》“𤙣:见内典。呼音反。𤙖,同上。吽,同上。”慧琳《一切经音义》卷四十《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》(1195 页)“𤙖泮:上梵字,无反。如牛吼声,或作吽,同。”《篆隶万象名义》“吽:呼垢反。鸣也,嗥也,呴字。”杨宝忠《疑难字考释与研究》认为“‘神咒’指用汉字所记梵语,此类汉字但具表音作用,无实义。顾炎武《音论》引赵宧光曰:‘释典译法,真言中此房无字可当梵言,即用二字聚作一体,谓
  ① 张涌泉《敦煌俗字研究导论》,新文丰出版公司,1996 年,第 13 页。
  ② 邵荣芬《邵荣芬音韵学论集》,北京: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7 年,第 334 页。
  ③ 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,北京:中华书局,1983 年,第 92 页。
  ④ 郑贤章《龙龛手镜研究》,长沙: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4 年,第 228 页。
  ⑤ 张涌泉主编《敦煌經部文獻合集》,中華書局,1999 年,3357 页。之切身,乃古人自反之字。’切身字或称响梵音。‘𤙣’当亦属切身字,疑本作‘𤚥’,牟含切也。‘𤙣’‘𤙖’为‘𤚥’之残误,‘于吟(呼今)反’为‘牟含反’残误也。”《可洪音义》(A547c10)“𤙣𤙖:上牟含反。下牛鸣音。”杨说正与可洪音同。鈝、𤙣、𤙖、吽四字同为译音用字,其对应的梵语转写为 hom,于中古属喻母三等,呼属晓母,从《玉篇》《唐韵》《慧琳音义》来看,其声母当为晓母。盖于、乎形近而讹。
  2.俇:时掌、俱往二反。俇,遑遽皃也。《玉篇》又渠往反,枉也。(卷一 030-6)谨案:《篆隶万象名义》:“俇:渠往反。远行也,往也。”宋本《玉篇》:“俇:渠往切。《楚辞》曰:魂俇俇而南征兮。俇俇,遑遽皃。”《新撰字镜》卷一亻部“俇:渠往反。远行也。往也。”据《名义》《字镜》宋本《玉篇》,“枉也”当为“往也”之误。
  3.僸:牛锦反。《玉篇》:动头皃。又居荫反,乐名。(卷一 030-7)谨案:《篆隶万象名义》“僸:牛锦反。仰头也。”宋本《玉篇》“僸:牛锦切。《文字音义》云:仰头皃。”《新撰字镜》卷一亻部(80 页)“僸:牛锦反。仰头也。”《汉司马相如传下》:“僸祲寻而高纵兮,纷鸿溶而上厉。”颜师古注引张揖曰:“僸,卬也。”《一切经音义》卷第八十三《大唐三藏玄奘法师本傅》卷第二(1967 页)“僸𠇱上音禁,下音末。《韵诠》云:僸,仰头皃也。《考声》:夷乐名也。”《龙龛》所引《玉篇》“动头皃”疑为“仰头皃”之误。
  4.𥛧:旧藏作 ( -螺)。《玉篇》直輙反,𥛧,蛰也。(卷一 113-9)谨案:张涌泉认为: ,当为 之误。《四部丛刊续编》本《龙龛手镜》(卷一第三十九叶)作螺,朝鲜本(卷二第四十五页)作𡏱。《龙龛》卷二土部“𡏱:出《玉篇》。㙷:直叶、直立、丑立反。下入也。”张涌泉以为𥛧当为㙷字异体俗字。《龙龛》所引《玉篇》𥛧,蛰”则当作“𥛧,垫”。宋本《玉篇》“㙷:直辄切。垫也。”玄应《一切经音义》卷四《菩萨见宝三昧经》第一卷(80 页)“原隰:《尔雅》下湿曰隰。隰,湿垫也”。“隰,湿垫也”盖本《释名·释地》,“下湿曰隰,隰,蛰也。蛰,湿意也”,王启原以为“蛰”当作“垫”。垫通𩅀,《说文》“𩅀:寒也。从雨、执声。或曰:早霜。读若《春秋传》垫厄。”“垫厄”《说文》“垫”字条引作“垫隘”,隘厄上古音同为影母锡部字,音同可
  ① 杨宝忠《疑难字考释与研究》,北京:中华书局,2005 年,第 447 页。
  ② 王先谦《汉书补注》第八册,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2 年,第 4190 页。
  ③ 张涌泉《汉语俗字丛考》,北京:中华书局,2000 年,第 706-707 页。
  ④ 张涌泉《旧学新知》,《论四声篇海》,浙江大学出版社,1999 年,第 120-121 页。
  ⑤ 《释名疏证补》卷一释山,祝敏彻、孙玉文整理本,北京:中华书局,2012 年,第 26 页。桂馥《说文解字义证》卷四十四土部“垫”字条亦以为作垫是。通借。徐灏《通介堂经说》卷九《尚书》“昏垫”条云:“洪水滔天,浩浩怀山襄陵,下民昏垫”,《传》曰,言天下民昏瞀垫溺,皆困水灾。郑注,昏,没也。垫,陷也。灏案,昏读为泯,故郑训为没。《方言》“㘿、垫,下也”,凡柱而下曰㘿,屋而下曰垫,字又作㝪。《说文》“㝪,屋倾下也”,凡倾陷谓之垫。引申之亦谓下湿为垫,故曰昏垫。左氏成六年传“郇瑕氏土薄水浅,其恶易觏,易觏则民愁,民愁则垫隘,于是乎有沈溺重膇之疾”,其义亦同。马宗霍《说文引春秋传考》(938 页)云:成六年《左传》“民愁则垫隘”,杜注,垫隘,羸困也。襄九年《传》“夫妇辛苦垫隘”,襄二十五年传曰“久将垫隘”,杜注云“垫隘,虑水雨”。杜注,垫隘犹委顿。案三“垫隘”前两者皆假借之义,故杜亦随文释之。后者乃为本义。马说甚是,可见垫有下湿之义,故《龙龛》所引《玉篇》“蛰”当作“垫”。
  5.𠤼:《玉篇》音彼。又徒吊反。田器也。又平声。(卷一 192-7)谨案:《篆隶万象名义》:“𠤼:徒吊反。田器。”《说文》音“徒聊切”,宋本《玉篇》:“𠤼:徒吊切。田器也。”《类篇》:“𠤼:徒聊切。田器也,从匚,攸声。又徒吊切。”“音彼”当为“音攸”之误。
  6.檆:古。㰇:正。音衫。㰇,松木。下又子廉反。《玉篇》伐也。(卷四 374-8)
  谨案:《原本玉篇》“䃸:子林反。《字书》‘亦攕(櫼)字也。’攕(櫼),楔也,在木部。又音且(糹岂)、且绀二反。东方朔《十洲记》‘猛兽又作两目,如天䃸磹之光也’。”《篆隶万象名义》“檆:所咸反。杉也。”又“櫼:子林反。楔,䃸字。”又“䃸:子林反。楔。”《玉篇》“檆:所咸切。木名。杉,同上。”又“㰇:子廉切。楔也。或殱字。”又“䃸:子林切。又先念切。䃸磹,雷光也。”《新撰字镜》卷七木部(377 页)“㰇:所咸反。楔也。”又(384 页)“檆:所咸反。须木也。”又卷五石部(299 页)“䃸:先念反。雷光。”《一切经音义》卷第四十六《大智度论》第四十一卷(1313 页)“木榍:又作楔,同,先结反。《说文》:楔,櫼也。櫼,子林反。今江南言櫼,中国言㞚。楔,通语也。㞚,侧洽反。”《文选》卷十一何晏《景福殿赋》“㰇栌各落以相承”,李善注云:“㰇即枊也。”又“飞枊鸟踊”,李善注云:“飞枊之形类鸟之飞,又有双辕任承檐,以荷众材。今人名屋
  四阿拱曰㰇枊也。”《营造法式》卷四“飞昂其名有五,一曰㰇,二曰飞昂,三曰英昂,
  ① 见《续修四库全书》经部 0177 册,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1 年,第 88 页。
  ② 马宗霍《说文解字引经考》,北京:中华书局,2013 年,第 938 页。
  ③ 明州本六臣注《文选》卷十三,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8 年,第 184 页。四曰斜角,五曰下昂。”櫼有三义,一与杉同。一读为子林反,训为枊。一训为楔,戴侗
  以为即砧之异体。《龙龛》所引《玉篇》训为“伐也”,“伐”疑为“枊”之误。
  7.䏵:莫江反。《玉篇》云状也。(卷四 408-5)
  谨案:状,朝鲜本作身大也。《玉篇》:“䏵:莫江切。身大也。”又“朦:莫孔切。大也;丰也。䏵,同上。”《篆隶万象名义》:“朦:莫孔反。丰也,茂也。”《新修玉篇》卷七肉部“䏵:莫孔切。《博雅》肿也。身大也。”裴务齐正字本《刊谬补缺切韵》上声肿韵“䏵:莫奉反。丰大。”宋濂跋本王仁昫《刊谬补缺切韵》上声肿韵“䏵:莫奉反。丰大。”《龙龛》音切为平声,《新修玉篇》与王仁昫《切韵》均为上声,盖唐本旧音为上声。《方言》卷一“奘,大也。凡物之大貌曰丰。厖,深之大也。秦晋之间凡人之大谓之奘,或谓之壮。”奘,郭璞音在朗反。宋濂跋本王仁昫《刊谬补缺切韵》上声荡韵音同,裴务
  齐正字本王仁昫《刊谬补缺切韵》上声荡韵作娤,人之大为奘,则身之大亦谓之奘。《龙龛》所引《玉篇》云“状也”或即壮(弉)之误。
  8.䩽:忆俱反。鞬䩽。《玉篇》又胡茅、尺朱二反。(卷四 447-7)
  谨案:《篆隶万象名义》“䩽:于娱反。胡矛。”《玉篇》“䩽:于候切。胡矛。”《新撰字镜》卷五革部(265 页)“䩽:一夫反。平。鞬也。”又卷五革部(265 页)“鞬:举言反。平。□弓器也。弓舍。以藏矢。𩎀,上字。”《类篇》“䩽:邕俱切。《字林》鞬也,胡人谓之䩽。又于候切。”又“鞬:居言切。《说文》:所以戢弓矢。或从蹇。”忆俱、一夫、邕俱三切皆为影母虞韵字。《龙龛》所引《玉篇》又音不见于今本,首音及训释与《字镜》《类篇》同。又宋濂跋本王仁昫《刊谬补缺切韵》卷一上平声虞韵“䩽:忆俱反。胡矛。”颇疑《龙龛》所引《玉篇》“胡茅反”当为训释而非注音。
  校勘《龙龛手镜》的难度很大,其中涉及近代俗字、词汇学、音韵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,既然要有语言学的观念,还应该具备文献学的意识;既不过重倚赖古代汉语的研究成果来对《龙龛手镜》过度阐释,合理利用他校、理校等校勘手段。
  the Recension on Quotation of Yupian(玉篇)from Longkanshoujing(龍龕手鏡)
  The quotations of Yupian(玉篇) originated from Longkanshoujing(龍龕手鏡)is not as the same
  ① 梁思成《营造法式注释》卷一总释,北京: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1983 年,第 13 页。
  ② 周祖谟《唐五代韻書集存》,北京:中華書局,1983 年,第 568 页。
  ③ 周祖谟《唐五代韻書集存》,北京:中華書局,1983 年,第 471 页。
  ④ 华学诚《扬雄方言校释汇证》,北京:中华书局,2006 年,第 36 页。
  ⑤ 周祖谟《唐五代韻書集存》,北京:中華書局,1983 年,第 484 页。
  ⑥ 周祖谟《唐五代韻書集存》,北京:中華書局,1983 年,第 570 页。as Guyewang's YuanbenYupian(原本玉篇),and also has severel differences with the revised edition
  of Chenpengnian(陳彭年).these quotations have errors which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kinds ofmistak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