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> 顾恒一版 >

顾恒一版

联系我们 Contact Us
顾野王
地址:苏州高新区长江路青成大厦6012室
邮箱:1924845606@qq.com

顾恒一版

一.五一九年,梁天监十八年  顾野王出生
《陈书·顧野王传》:顧野王,字希冯,吴郡吴人也。祖子乔,梁东中郎武陵王
府参军事。父烜,信(威)[武]临贺王记室,兼本郡,五官掾,以儒术知名。
二.五二五年,梁普通六年 顾野王七岁
《陈书·顧野王传》:野王幼好学,七岁读《五经》,略知大旨。
三.五二七年,梁大通元年 顾野王九岁
《陈书·顧野王传》:九岁能属文 ,尝制《日赋》,领军朱异见而奇之。
按:《梁书·朱异传》朱异,吴郡钱唐人也。异年数岁,外祖顧欢抚之,谓异祖昭之曰:‘此儿非常器,当成卿门户。’ 太清二年
(五四八),迁中领军。《南史·朱异传》意同。
四.五三○年,梁中大通二年 顾野王十二岁
《陈书·顧野王传》:年十二 ,随父之建安 ,撰《建安地记》二 篇。
按:建安,三国至隋、唐郡名,郡治建安,今福建省建瓯。
五.五三八年,梁大同四年 顾野王二十岁
《陈书·顧野王传》:长而遍观经史,精记默识,天文地理、蓍龟占候、虫篆奇字,无所不通。
梁大同四年,除太学博士。迁中领军临贺王府记室参军。
宣城王为扬州刺史,野王及琅邪王褒并为宾客,王甚爱其才。野王又好丹青,善图写。王于东府起斋,乃令野王画古贤,命王褒书赞,时人称为‘二绝’。
按:《梁史·简文帝(萧纲)纪》:太清三年(五四九)五月丁亥,立宣城王[萧大器为皇太子。
六.五四三年,梁大同九年 顾野王二十五岁
《大广益会玉篇》第一部并序:《玉篇》,梁大同九年三月二十八日黄门侍郎兼太学博士顧野王撰本。
按:《梁书·萧子显传》 :‘先是时太学博士顧野王奉令撰《玉篇》,太宗(简文帝)嫌其书详略未当,以[萧]恺博学,于文字尤善,使更与学士删改。’
按:萧恺(五○六-五四九),梁文学家,萧子显次子。他删《玉篇》在其卒前,则《玉篇》在成书六年内即遭删改。
七.五四八年,梁大清二年 顾野王三十岁
《陈书·顧野王传》:及侯景之乱,野王丁父忧,归本郡,乃召募乡党数百人,随义军援京邑。野王体素清羸,裁长六尺,又居丧过毁,殆不胜衣,及杖戈被甲陈君臣之义,逆顺之理,抗辞作色,见者莫不壮之。
按:《梁书·武帝(萧衍)纪》:太清二年春正月,以大将军侯景为南豫州牧。秋八月戊戌(初十,公历九月二十七),侯景举兵反。
八.五四九年,梁大清三年 顾野王三十一岁
《陈书·顧野王传》:京城陷,野王逃会稽,寻往东阳,与刘归义合军据城拒贼。
按:《梁书·武帝纪》:太清三年三月丁卯(十二日,公历四月十二),贼攻陷宫城。
按:东阳,今浙江东阳。
九.五五二年,梁承圣元年 顾野王三十四岁
《陈书·顧野王传》:侯景平,太尉王僧辩深嘉之,使监海盐县。
按:《梁书·王僧辩传》:承圣三年二月,王僧辩‘加太尉、车骑大将军。’
按:海盐县,今浙江海盐县。
十.五五七年,梁天平二年 顾野王三十九岁
《陈书·顧野王传》:高祖(陈霸先)作宰,为金威将军、安东临川王府记室参军,寻转府谘议参军。
按:《陈书·高祖(陈霸先)纪》:[梁]太平二年九月,‘进高祖位丞相、录尚书事、镇卫大将军,改刺史为牧,进封义兴郡公,侍中、司徒、都督。’
十一.五五八年,陈永定元年 顾野王四十岁
《舆地纪胜》、《寰宇通志》引《舆地志》:晋郗鉴、郗愔墓,陈永定中有人发之。
按:《舆地志》记陈永定(五五八—五五九)中,则其成书于陈,在顧野王四十岁及之后。
十二.五六○年,陈天嘉元年 顾野王四十二岁
《陈书·顧野王传》:天嘉元年,敕补撰史学士,寻加招远将军。
十三.五六七年,陈光大元年 顾野王四十九岁
《陈书·顧野王传》:光大元年,除镇东鄱阳王谘议参军。
十四.五七○年,陈太建二年 顾野王五十三岁
《陈书·顧野王传》:太建二年,迁国子博士。后主在东宫,野王兼东宫管记,
本官如故。
十五.五七三年,陈太建六年 顾野王五十六岁
《陈书·顧野王传》:[太建]六年,除太子率更令,寻领大著作,掌国史,知梁史事,兼东宫通事舍人。时宫僚有济阳江总,吴国陆琼,北地傅縡,吴兴姚察,并以才学显著,论者推重焉。迁黄门侍郎,光禄卿,知五礼事,馀官并如故。
十六.五八一年,陈太建十三年 顾野王六十三岁
《陈书·顧野王传》:[太建]十三年,卒,时年六十三。诏赠秘书监。
十七.五八四年,陈至德二年 顾野王卒后三年
《陈书·顧野王传》:至德二年,又赠右卫将军。

附:顾野王主要著作情况年份
七六○年,唐上元元年 顾野王卒后一七九年

《大广益会玉篇》第一部并序:[《玉篇》]梁大同九年三月二十八日黄门侍郎兼太学博士顧野王撰本,唐上元元年南国处士富春孙強增加字。
按:唐上元元年,《玉篇》再次敕命重修,此本又称上元本。
八○六年,唐元和元年 顾野王卒后二二五年
日本弘法大师空海,唐德宗贞元二十年(八○四)来华受业,元和元年携走甚多中国书籍回国,回国后作《篆隶万象名义》。据周祖谟考证,该书除注解简略外,其余几乎全同《玉篇》原书,可做《玉篇》原本来使用。
一○一三年,宋大中祥符六年 顾野王卒后四三二年
《玉篇》,宋大中祥符六年又次敕命,陈彭年、吴锐、邱雍等重修,定名《大广益会玉篇》,简称《宋本玉篇》,此本今传。又称大中祥符重修本。于书后附《神琪反纽图》一篇。陈氏诸人重修本,收字增加到二万二千五百六十一。
一五九四年,明万历二十二年 顾野王卒后一○八三年
《明史·焦竑传》:万历二十二年,大学士陈于陛建议修国史,欲竑专领其事,竑逊谢,乃先撰《经志》。
《国史经籍志》焦竑自序:今之所录,以当代见存之书,统于四部。
按:《国史经籍志》所录,包括顧谭《顧子新语》十二卷,《顧荣集》五卷,《顧和集》五卷,顧野王《玉篇》三十一卷,《舆地志》三十卷目录,表明这些著作至明仍存。一改《舆地志》等失于宋旧说。其中,《玉篇》三十一卷与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、《日本见在书目》及清末在日本发现的《玉篇》残卷卷数同,盖均序为一卷。包括顧谭《顧子新语》在内的顧氏先人诸重要著作,不见于清《四库全书》,则失于明清之际的社会大动荡,最多传约一千四百年的诸古籍失于一旦,极其可惜。
一八二二年,清光绪八年 顾野王卒后一二四一年
清末,黎庶昌、杨守敬出使日本,发现唐抄《玉篇》残卷,汇集摹写为《影旧钞卷子原本玉篇零卷》,光绪八年刻之,但存摹写之误。民国初年,罗振玉重新访求《玉篇》残卷,丙辰(一九一六年)首次影印为《玉篇原本残卷》。因与黎本所见有异,收字有异,但仍对黎本‘以资互证’。按:《玉篇原本残卷》虽所收仅约原书八分之一,但因野王知识渊博,广征博引,至今仍为训诂、文字、音韵学(汉字意、形、音学)研究极重要的史料宝库,极受重视,非常珍贵。
一九三五年 顾野王卒后一三五四年
商务印书馆《丛书集成》据黎庶昌、杨守敬《古逸丛书》,简称黎本,影印《玉篇零卷》,分四册,王云五主编。所收内容亦见于一九八五年中华书局以罗本、黎本局以罗本、黎本汇集影印《玉篇原本残卷》。
一九八三年 顾野王卒后一四○二年
中国书店出版泽存堂版影印本,书名题《宋本玉篇》。
一九八五年 顾野王卒后一四○四年
中华书局以罗本、黎本汇集影印,仍名《玉篇原本残卷》。
一九八七年 顾野王卒后一四○六年
中华书局据泽存堂版影印出版,书名题《大广益会玉篇》,书后附笔画首笔笔形检字。
二○一一年 顾野王卒后一四三○年
《舆地志辑注》出版,此书仅辑极少残文断句,并待补充完善,但仍为该书问世一千四百多年来首印专书。

说  明:
一.上列年表野王生卒年份据《陈书·顧野王传》。
二.前引《旧唐书》:野王著《陈书》二卷,唐代姚察及子唐姚思廉‘删益博综’野王所修‘旧史’而成后传《梁书》、《陈书》。
三.野王所修‘旧史’至明仍存。今传《梁书》仍署‘姚思廉等撰’。
四.野王与姚察等同朝为官‘情越群僚’,江总吊野王诗作本书亦录。
因此,凡《陈书·顧野王传》有记野王事迹及其年份,均以之为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