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> 行业新闻 >

新闻中心

联系我们 Contact Us
顾野王
地址:苏州高新区长江路青成大厦6012室
邮箱:1924845606@qq.com

行业新闻

顾雍和小王山顾氏先贤墓

作者: 来源: 日期:2021/4/28 16:48:44 人气:407

《姑苏晚报》



张志新
  小王山之名
  穹窿山东出一脉,蜿蜒而下,到达藏书境内。山不高峻,间隔平原而与正东的笔架山遥遥相对,这山便是小王山。
  地名都有出典,此山什么时候,又是缘何被称为“小王山”?这还要追溯到遥远的战国秦汉时代。战国之初(公元前473),越王勾践灭吴,传了六世。传到越王无疆即位时,“楚威王兴兵而伐之,大败越……尽取故吴地至浙江。而越以此散,诸族子争立,或为王,或为君,滨于江南海上,服朝于楚。后七世,至闽君摇,佐诸侯平秦。汉高帝复以摇为越王,以奉越后。”这是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里的一段记载。说的是无疆被灭之后,至越王勾践十三世孙安朱之子——摇,由于他辅助汉高祖刘邦灭秦,并在打击楚霸王项羽的战争中立了功,而受到刘邦的嘉奖,恢复了他“越王”的地位。其父安朱同时受封为“顾余侯”,并赐姓为“顾”。汉惠帝三年(公元前192),摇又被封为东海王,因为都城在东瓯,又称东瓯王,成为汉初的一名异姓王,王位世袭罔替。
  汉景帝时,朝廷重用晁错,议行削藩,引发“七国之乱”。吴地的刘濞拥兵自立,领头起来造反。顾余侯安朱五世孙顾贵起兵杀了刘濞,协助朝廷征伐其他叛汉部族,顾贵被汉景帝封为吴侯,刘濞的大片属地成为了他的封地。顾氏一族开始成为吴地“朱张顾陆”四姓之一的豪门望族。当时的小王山,是顾贵的一处封地,因名“顾氏家山”。顾贵死后,就葬在山上,这座山也就有了“小王山”之称。在此之后,这里和陆墓为陆氏家族墓地、张陵山为张氏族葬之地一样,小王山便成为了顾氏一门的族葬之地。
  顾氏一族,历代名人辈出。卒而葬于小王山的名人也为数不少,如:东吴名相顾雍,顾野王之父、建安令顾烜,两浙漕运都运使顾彦成,宋代著名诗人顾禧等,都先后落葬于此。其中尤以三国时东吴丞相顾雍最为有名。
  东吴名相顾雍
  顾雍(168—243),字元叹,吴县人。东汉末年,才女蔡文姬之父蔡邕为避仇人,隐居小王山中。顾雍幼年时,曾拜蔡邕为师,学习琴艺和书法。相传他经常焚香操琴于山顶石硎之上,所以小王山有了“琴台山”的别称。顾雍才思敏慧,静心专一,琴艺书法日见长进,深得蔡邕喜爱。他还学习老师的为人处世,也为日后顾雍为相治理国家事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蔡邕词赋文章皆绝,还通天文律算,他在顾雍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  顾雍成年后,曾获州郡举荐,先后担任过合肥县、娄县、曲阿和上虞县令。每到一处,他都有很好的政绩。孙权担任会稽太守时,长期不在会稽。作为会稽郡丞的顾雍常常代理太守之职,行使太守的责权讨平山贼,使会稽郡内祥和安定,一郡之民安居乐业。顾雍治郡之绩深得孙权的赏识和百姓的称戴。
  黄武元年(222),孙权即位。在曹丕废汉献帝自立、刘备称帝后他也称帝,号称“东吴”,建都建业(今南京),形成了历史上的“三国鼎立”。顾雍原任太常,封醴陵侯,此时也由左司马升任大理奉常、常书令,封阳遂乡侯。黄武四年(225),他迎母亲到都城建业。孙权亲自下阶迎接,向顾母行跪拜礼,可见孙权对顾雍的器重。后来东吴第一任丞相孙邵逝世,孙权即命顾雍接任丞相之职,并一连当了19年。顾雍任内,选调朝中各官,均以能力为依据,不存丝毫私心。他经常亲自到民间察访,制定合适的政令或建议,供孙权定夺。“若见纳用,则归于上;不用,终不宣泄。权以此重之”。有一次张昭提出“法令太稠,刑罚微重”,孙权咨问顾雍,顾雍对曰:臣之“所闻,亦如昭所陈。”于是孙权决定“议狱轻刑”,并在国内鼓励垦植,发展农桑。使吴国出现了政通人和的局面。
  顾雍少言语、不饮酒,举止文雅得体。他不发虚言,不讲无用之话,但在朝有所陈及,“辞色虽顺而所执者正”。孙权评说他:“顾君不言,言必有中。”他还不喜欢参加宴饮,因为只要他在场,文武将吏都怕酒后失态,不敢肆情狂饮,宴会上就少了欢快热烈的气氛。有时连孙权都很顾忌他,曾叹“顾公在坐,使人不乐”,顾雍听后不争辩,依然我行我素。对此袁宏曾评述:“元叹穆远,神和形检。立上以恒,匡上以渐。如彼白圭,质无尘玷。”
  顾雍为人大度,能容人。宰相肚“里能撑船”这句古话,即出自别人对顾雍的评价。他亲平民,经常接见基层官吏,并秉公行事,而使吏民归服。他在朝中,曾遭中书、典校郎吕壹、秦博的诬陷。后来吕壹等人罪行败露,下狱后顾雍仍去看他,劝他服罪,并不因为曾被他诬陷而幸灾乐祸、落井下石。相反当尚书郎怀叙辱骂吕壹时,顾雍还斥责怀叙“官有正法,何至于此”。
  顾雍为相,直至76岁高龄,孙权一直十分倚重他。吴赤乌六年(243),顾雍患重病,孙权命太医赵泉为他诊治,并即刻授顾雍少子顾济为骑都尉,以此冲喜。顾雍听后说:“泉善别生死,吾必不起矣,故上欲吾目见济拜也。”深谢孙权体察老臣之心。顾雍逝世后,孙权素服临吊,谥号肃侯。还对顾雍作出了极高的评价:故丞相雍,至德忠贤,辅国以礼,“而侯统废绝,朕甚愍之。”顾雍死后,葬于顾氏族葬墓地小王山。对此吴地方志多有记载。
  李根源重修顾氏先贤墓
  一千六百多年后的1927年,李根源母亲阙太夫人逝世,准备落葬小王山。李先生知道小王山有顾氏先贤墓,他生怕因葬母而误伤先贤阴宅,但当时顾氏冢墓已不能确指。李根源还在山中作进一步调查,后来他在村民带领下,在山坳里发现一块碑碣。只是古碑仆地已久,风雨剥蚀,字迹已很不清晰。李根源剔洗后仔细辨认,上面有“汉驰义侯顾氏迁吴始祖贵、吴丞相封醴陵侯顾公雍,梁建安令赠侯爵顾烜之墓”等字样。此碑为嘉庆丙子岁(1816)顾氏后裔重立,在碑后隐约可见三个并列的坟堆。李根源当即手绘顾氏三贤墓地图,着手重修先贤墓,还在墓旁亲书“吴丞相顾公雍葬此”等摩崖石刻。在《松海》一书中还记载,顾氏三贤墓“距吾母兆域五十丈,逾岭即是,有墓碣可认”,李根源在修复顾氏墓后,才营造自己母亲的坟墓,能这样做,可见他对吴地先贤的尊重。
  李根源修复顾氏三贤墓实属义举,但从《松海》一书对此事的记载、当时所发现古碑碑文和墓地的实际情形来看,这顾氏三贤墓还是有问题的,它最多只能算是清代嘉庆年间,顾氏后裔所造的纪念性墓葬,而并非真正的顾氏三贤墓。理由有三:
  首先,驰义侯顾贵,文献记载很少。所见《吴门表隐》卷十四人物门所载:“顾贵,字元孝。元鼎五年(公元前112),从路博德击南越,更击东越,功封吴侯,始居吴郡横山。山东范县有顾城,贵所筑也。”顾贵是西汉武帝时人,并是顾氏五世孙,大致生活在公元前100年左右。比顾氏十八世孙顾雍卒年(243)要早三百余年。而顾烜,字信威,是顾氏二十九世孙,生活在南朝萧梁时代而卒于梁太清三年(549),相去顾雍又已三百多年。三人丛葬的时间跨度达六百年之久,三人墓穴能并列一处,这样的可能性极小。
  第二,墓穴规制过小,墓很难与三贤的身份相匹配。我曾主持过狮子山西晋墓群的发掘,墓室长度都在8-12米之间,宽在4-5米左右,这还不连冢墓的封土、墓道、墓与墓之间的间隔等,实际占地面积都在数百平方米以上,而墓主人傅隽仅为“东明亭侯”,地位要比顾氏三贤低得多。
  第三,三座墓葬至少应该立三块墓碑,但所发现的墓碑将三位先贤同镌一碑。这样的做法明显是顾氏后裔为纪念先贤而重建时简化的做法。而且重建墓园的嘉庆丙子岁(1816),已远离顾烜去世的梁太清三年(549)1200多年。也许当时最晚离世的顾烜墓,都已无法找到确址,只能在小王山范围内,择吉壤建一纪念性墓葬,以寄托后裔们对先贤们的哀思罢了。所以李根源发现并修复的顾氏三贤墓,亦当是一座纪念性墓葬。
  顾氏三贤墓的新生
  1928年李根源先生修复顾氏三贤墓,到改革开放之初的1985年,又过去了近60年。这期间沧桑变化,小王山的地貌发生了很大变化,顾氏三贤墓又已不复存在。
  1985年春夏,吴县政协,县委统战部牵头,吴县文管会协助,提出了重修李根源及阙太夫人墓、肖特义士纪念碑和韩世忠墓的动议。县委书记在县属工业会议上进行动员,县属工业、乡镇工业及部分个人纷纷捐款,共募得善款17万余元。其中10万余元用于李根源、阙太夫人墓整修并建造“阙莹村舍”(李根源纪念馆),当年夏秋布置陈列,举行了隆重的开放仪式。1986年3月还将李根源墓公布为吴县文保单位。“阙莹村舍”开放之后,日常管理开支又有了问题。李墓所在的兴奋村,经济很薄弱,文管会每年事业经费只有7300元,抽出1000元补贴开支,根本无法弥补缺口之万一。时任市政协副主席的谢孝思先生建议:小王山山清水秀,环境优美,山中还有许多文化遗迹,包括大量的摩崖石刻,如果在当地依山建立“名人公墓”,并以公墓收入中的一部分补贴经费不足,应该是一个好办法。名人公墓不久就建起来了,第一位入葬的,便是苏州曲学大师吴梅。
  筹备名人公墓,自然就想到了顾氏三贤墓。1987年,经多次走访座谈,请村中老人回忆,确定了墓址,但该处已布满新坟,要迁移这些坟墓谈何容易。不得已只能在三贤墓原址东四十米重新堆筑坟冢,并根据老人回忆和文献记载镌刻了碑刻,重新竖在了墓前,亦不失为一重要的文化地点,这也实在是当时情况下的无奈之举。
 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,人民的生活富裕了,对于文化的追求也随之提高了。特别是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与弘扬,对民族自信心的提高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。顾氏后裔率先明确到这一点,他们自发成立“苏州顾氏文化研究会”,研究传承顾氏优秀历史文化,发扬祖先的光荣传统。他们在祭拜先贤陵墓的同时,自筹经费对小王山顾氏三贤墓进行了规格化的整修,同时顾鉴明先生《江南无二顾》的专著亦由古吴轩出版社出版,使顾氏文化研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。如今,顾氏三贤墓已成为穹窿山景区的重要景点。参观者可以深入了解吴地的历史人文,对提升文化自信也起到了积极作用。同时,这种以民间力量来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方法,也值得提倡。

下一个:明顾炳缩临刻绘南朝 顾野王画(吴江日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