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> 行业新闻 >

新闻中心

联系我们 Contact Us
顾野王
地址:苏州高新区长江路青成大厦6012室
邮箱:1924845606@qq.com

行业新闻

国风人文图典|凭吊亭林“顾野王”

作者: 来源: 日期:2021/4/28 15:50:06 人气:522

  前些年,我在撰著《上海六千年》一书时,在古代上海艺文中专门写了一节“华亭吟唱”,其中专述了南朝梁、陈时代的大学者、训诂学家顾野王,因为顾野王实在是一个名垂华夏文化史的文化巨匠和大师,说古上海文化史是绕不开这个文化大师的。
  这次,金山区教育局前局长、上海顾野王研究院院长、金山剑桥中学董事长,同时也是顾野王研究专家蒋志明博士盛情邀请我去金山做客,做一点心得分享。于是,也让我有机会在这美好的春天,去凭吊1500年前的先贤顾野王,拜谒亭林顾野王读书堆,感受金山亭林深厚的文化底蕴,并有机会与金山的各位学人和师友切磋请益。
  亭林镇位于上海市金山区东北,东面与奉贤区的龙泉港、俞泾塘隔河相望。金山人厚朴,不事炒作,其实,金山亭林镇的文化底蕴极其深厚,历史十分悠久,根据考古学家诸多成果,至少在6000年前亭林这块地方已形成陆地,并逐渐有先民生活在这里。相传在4000多年前,出现“十二家埭”的地名。“埭”的本义为“土坝”“镇”,江南地区水网纵横,江河水边设埭,用以住人。就像后世上海杨浦区有“八埭头”的地名,用的也是这个字义。古代亭林,除了“十二家埭”别称之外,还有“顾亭”、“顾亭林”、“顾亭林湖”等名。
  上海地区保存至今最完整的方志,便是由明代侍郎顾清纂修的《正德松江府志》,这部志书将“亭林”列入了与大盈务、南桥务、北桥务、青龙务、蟠龙务、上海务并列的“七大务”之一,《至元嘉禾志》也持这个说法。也就是说,“亭林务”与“上海务”一样,都是当时松江府税收七大务重地之一,说明唐宋以前的亭林,绝不是个小地方,而是个非常繁华的市场,“烟雨三家市,黄门卜此居。”语出宋代诗人鲁晦之《次唐彦猷顾亭林韵》的诗,说的就是那个年代亭林以江南顾、陆等三大姓所形成的“市”。
  亭林的出名,当然与顾野王在此生活与著述有关,更是增添了亭林镇的文化分量。顾清主编《松江府志》记载:“松江华亭县亭林乡乃粱顾野王(华亭人)所居之地,今宝云寺是也。”又明郎瑛《志失顾野王》文云:“淞江华亭县亭林乡,乃梁顾野王所居之地,今宝林寺是也……。”宝林寺是宝云寺的异名,《云间志·卷上·古迹》中说:“顾亭林,旧经:顾亭林湖在东南三十五里。湖南有顾亭林,陈顾野王居此,因以为名焉。今为宝云寺。寺有《伽蓝神记》,云:寺南高基,野王曾于此修《舆地志》。世传以为顾野王读书墩。”“顾野王读书墩”今已成为“顾野王读书堆”的公园,《上海园林志》载,顾野王读书堆是上海市有史记载的最早私家园林。
  顾野王(519-581年)是南北朝时期梁陈之间著名的文字训诂学家,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历史地理学家。原名体伦,因仰慕西汉冯野王,更名为野王,字希冯,意为希望自己能像冯野王一样“行能高妙,内足与图身,外足以虑化。”“忠信质直,知谋有余”的杰出人物。顾氏家谱说顾野王是吴国名相顾雍十四代孙。关于顾野王的史料比较丰富,尤其是《陈书》、《南史》都有他的传记,但毕竟年代久远,距离当今一千五百多年,许多方志资讯散失严重,很少完整之本,顾野王本人的著述也有佚失,顾野王所撰《玉篇》,堪称中国继《说文解字》后,对后代字典编纂有较大影响的一部书,原本只存残卷,有抄本藏于今日本京都博物馆。因此,对顾野王的研究,确实任重道远。
  纪念顾野王之地,目前有好几个地方,集中起来,一是吴郡华亭,顾野王长期居住云间乡亭林镇,就是上海金山的亭林镇,证之于明代以来的《松江府志》和现代的《上海通志》等。二是苏州吴县,顾野王籍贯确实是吴郡吴县梓里人,今天的苏州吴县,《苏州志》《吴县志》均有记载。三是在吴郡海盐新埭泖口村人,浙江《嘉兴市志》《平湖县志》等有记载。四是顾野王幼年时跟随在福建做官的父亲顾烜,在建安,即今福建建瓯县生活过,那里的地方志书也有记载。我想,就如同今天的上海人大抵有籍贯与生活出生地不同一样,顾野王是苏州人,长期在亭林生活与著述,从行政地理的划来划去,上海古代也曾属于吴郡海盐县,苏州河浙江海盐与上海亭林,本来就是一个地方,再说一个人一生到过许多地方,特别是名人,各地都会留下记载。现在大家来纪念这位这位文化大师,是一件令人高兴与欣慰的事情。
  曾任华亭县令的北宋诗人唐询(1005~1064年)作《华亭十咏》,其所作《华亭十咏》有序云:华亭本吴之故地,昔附于姑苏,佩带江湖,南濒大海,观望之美焉。历吴、晋间,名卿继出,风流文物,相传不泯。《华亭十咏》其一就写到“顾亭林”,后有同时代的梅尧臣、王安石两位大家和以后的许多名人,先后写了和韵,都是精妙无比。王安石《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咏其一顾林亭》也和唱道:“寥寥湖上亭,不见野王居。平林岂旧物,岁晚空扶疏。自古圣贤人,邑国皆丘墟。不朽在名德,千秋想其余。”诗中提到的“野王居”,是今位于亭林的顾野王读书堆,这首诗的大意是说,亭林湖上的凉亭孤寂寥落,顾野王住的房子已经荡然无存。那些树林不是野王时代留下的,时间一长只是空有茂盛的样子。但放眼自古以来的圣贤之人,哪个故居不是已成废墟了呢。人的名望和气节永垂不朽,千秋万代后我们还在追慕其高风亮节。
王安石对亭林的吟唱,体现了他对顾野王的感怀,野王不在了,林木自顾生长,生命短暂,人生无常,诉说前贤,心中确有隐隐的无奈。诗的末尾,道出了王安石对顾野王的尊重。他以文人的胸襟,向这位学问大家投送了崇高的敬意。
  顾野王是南朝大学者,文字训诂学家和史学家,被当时的人称为“鸿儒”,后人也有称其为“江东孔子儒”。顾野王一生著作宏富,除代表作《玉篇》外,还编纂《舆地志》三十卷,《符瑞图》十卷,《顾氏谱传》十卷,《分野枢要》一卷,《续洞冥纪》一卷,《玄象表》一卷,并行于世。又撰《通史要略》一百卷,《国史纪传》二百卷,“未竟而卒”。还有文集二十卷,《陈书》《南史》有列传,并如此评价:“顾野王博极群典,傅縡聪警特达,并一代之英灵矣。”
凭吊古人,缅怀先贤。顾野王留名青史千年得到后世的景仰,让我们记住这位古代文化巨匠!


今金山区亭林镇顾野王“读书推”之景观 名闻遐迩


宝云寺早已不存,遥想当年1000多僧人,此为仅存的山门横梁,有“双龙戏珠”


步入宝云寺山门的古桥如今还在


当年的宝云寺旗杆石 如今成为不可移动之文物


亭林镇政府院内如今还存活着600余年的古黄杨树


亭林镇古松园400余年的紫薇 据说这棵紫薇可以听懂人说话


金山亭林古镇史迹馆的门匾显得有些苍凉


元末明初大家杨维桢植罗汉松已经660多岁了,成为亭林古松园的镇园之宝


上海政府有关部门为“罗汉松·元至正年间”树立的古树名木保护牌

2019年4月28日于沪上五角场凝风轩

下一个:重磅 | 昨天,一场文化盛宴在这个江南重镇拉开帷幕